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藏境-2006個展於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




藏境:形銷與寓意
──談陳兆聖藝術創作美感的隱喻
(兩岸三地畫家協會會長/吳遠山)
伴隨藝術的機緣,總令人時有美麗的邂逅;猶記三年前在六月仲夏之夜,曾因震懾於畫家陳兆聖兄強烈的特殊藝術風格,嘗試以「真性、感性、情性」之題,欲窺其藝海迷踪之全貌,並為文詮釋我對兆聖兄「現象、限象、陷象」系列作品藝術佳構之賞析心得,初次我試圖找尋其獨特的藝術符碼。兆聖兄的藝術風格,時而真實細膩如女神般柔細安逸,時而又抽象難擬,但總在微風飄蕩中,或於迷亂的密碼內,無怪乎德籍美育學家席勒要稱藝術為「自由女神」。而鑑覽兆聖兄之藝術,總會予人一股獨特的藝術逸格,令人如哲學家康德所言:從其藝術中找尋自我的「美感表象王國」。
盤指繞迴這闊別流逝的日子間,何其榮幸再度拜覽兆聖兄近期新作數十幀,欣覺其創作之格勢,沛沛然地釋放出一股錯綜盤繞的神秘感;在意態壯濶而渾然天成的筆觸間,畫家深嵌於於藝術技巧諳熟之探索,而轉化為一道道擲地鏗鏹的動人符碼。多次觀察兆聖兄沉浸於藝海創作的執著意態,理解到其從藝術去體驗生命,更迴向從生命中體驗藝術,其盡懷暢飲藝海的豪情、及對紅塵俗世現實桎梏解放灑脫,全然滲透於其新作意境中,而漸臻於「形銷意現」之抽象概念蘊涵,並透過「象中寓意」之藝術「隱喻」形式,嘗試探索著藝術美感「弦外之音」的「藏境」意象與境界。
「隱喻」是最上乘的藝術境界,美學思想家馬庫塞(H. Marcuse)曾強調「藝術不是唯美的」,而藝術最重要的在於對既定的現實予以「展示」、「反省」與「批判」,以達到思想的啟蒙和意識覺醒。畫家陳兆聖之藝術傑作意蘊深遂、風格獨特孤揚,其匠心獨運的作品,深具美感意識之醒覺與省思批判,而具有形式上「形銷意現」的「隱喻」,以及在意境上「象中寓意」的「隱喻」藝術形式。

一、「形銷意現」的「隱喻」美感
知名藝評家克萊夫.貝爾(Clive Bell,1881-1964)認為:「藝術是對終極現實感的表達」。其並以塞尚與高更為例證,說明他們在極端虛偽的時代裏,以自己的樸實真誠而使世界走向真理與自然。因之,貝爾篤信每一種形式的形象,都是經由藝術家真誠的靈感與巧手所確定的,而藝術家都知道他在追求什麼?以及他追求的東西是什麼形象?畫家陳兆聖從「現象、限象、陷象」一系列作品,針對人性「真情」與「真性」的探索創作後,歷經生活熟穩的體悟、粹煉與參透,從其基於人文關懷的入世觀,在「形式」與「意象」之間,幾經畫家藝術創作的靈動與巧思,漸而激盪出「形銷意現」的「隱喻」美學,其近期藝術的創作風格,儼然創新地樹立了另一藝術的新徑。如觀賞其傑作「威尼斯」,吾人印象中的高聳的白色尖塔與陡峭的城壘,在晴空中相互輝映,而畫家藝匠獨運,將高可參天的危樓、尖塔之形影減約而簡絀,使威尼斯之模糊印象,隱隱約約在憶想與追思之間,流瀉出一地水漾般的詩境。此即「化形得意」妙得自然之美,釋放出作品天成之意境,與畫家旅懷豪情之沸揚。而「秘密花園」更將畫家的超絕想像銷隠作品之中。「綠光」在西方文學作品中隱喻著「幸福」,「綠光」自天空而降,展延出聖啟般的福音,滋潤著紅塵俗世人間沉寂的心靈,並以而其所釋出汨汨的流泉,度化著芸芸眾生,有如彩虹般的幸福感觸,此或正是畫家所建構出「形銷意現」的一種藝術隱喻?!

二、「象中寓意」的「隱喻」藝術美感
超人哲學家尼釆認為以「自我」為中心解釋的生命,才是真理。因而,他以「諷喻」的表現手法,敢於大胆懷疑魄力,而衝破虛無主義的樊籬。畫家陳兆聖企圖激發「自我」潛意識的魔力,除了以「形銷意現」建構其藝術的隱喻外,更聯繫「象中寓意」的隱喻探索其「藏境」系列獨特藝術創作的真理。從其佳作「月光瀑布」之描繪,一輪皎潔如雪的皓月當空,一襲茫茫然飄盪的白光流泉自山巔宣洩而下,其遊踪形同躲藏於彩霞、餘暉、藍波、青山、碧影與光縱之間,而流泉之影縱,似可辨識,卻又辨識不得,猶如「只緣身在此山」,而有「不識盧山真面」的驚奇美感。以及畫家似乎從崇山峻嶺千古的泉音中,輕撫著色彩的飛天綵帶,吟奏著忽而低迴、忽而高唱雲霄的曼妙旋律,予人一股清新之感。而觀賞另一幅也描繪月色的作品──「宿」,令人感覺「人」是生命的旅者,更是世間的「宿」者;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夕旦禍福;人只是暫「宿」世間,透過黑夜中貓頭鷹寂靜而神秘的雙眼中,似乎窺探到人間生命的卦運,世間充滿著吉、凶、禍、福的「宿命」。充滿恐懼、神秘、茫然以及不得不歸的黑夜中,月光在深沉與黝黑的夜空中,更陪襯出旅人心靈的寂靜、孤獨與悽然。而從「時光隧道」作品中,猶似畫家透過盤踡的金黃色花貓戲弄黑色小狗,從貓與狗宿命的「天敵」觀,以及可能是「盟友」之衝突感,而轉調為對人世間社會流俗與變遷的諷喻,因為,人雖在一定的社會典章規範中,然而,後現代社會文化的不確定感,使人必須隨時面對環境種種難測的衝突、對抗、鬥爭、失落、疏離與斷裂感,此亦正是畫家透過對現實環境的體悟,經由「象中寓意」的隱喻,以探索其心靈中藝術創作的真理。
美育學家韓第希(H. Hentig)認為藝術的美感,可從「詩化」、「簡化」、與「縮影」探索事物背後隱藏的意義。而畫家陳兆聖,為找尋那久久已藏隱於其「自我」藝術真理中的真理──即他所謂的「藏境」。因而,他從多年藝術創研與精煉的體悟,及自我內心生命中潛意識的激發,展開對藝術所存在的傳統形式進行思想的挑戰,而其以「形銷」與「寓意」的概念,從「象中寓意」與「形銷意現」的「隱喻」之中,匠心獨運地開拓出藝術另一種新境界,即「隱喻」的美學,更是「藏境」的美學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